前面的学习,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理解,是用大家熟知的哆来咪来举例子。
因为这些乐音在声乐中,位于人声的中声部,大家都比较容易唱出来或经常听到,所以较熟悉。
对应的三个音名是:C、D、E。
本节,学习其他音高,以及一些音高相关的知识。
在声乐中,除了中声部,还有低声部、高声部等。
我们学过的C、D、E,是在中声部,
在低声部、高声部也有听感上一致的。
也就是说,低声部也有C、D、E,音名相同,与中声部的音高不同,但听感一致。
高声部同理。
如果音名一致,在听感上就是一致的,只是音高不同。
三个声部的排列和音高变化规律如图所示:
不同声部的C、D、E
在每个声部中,基本音高的数量是一样的。
每个声部均有7个基本音高,也就是我们熟悉的:哆来咪发嗦啦西。
我们来学习剩下的四个:发嗦啦西。
它们对应的音名是:F、G、A、B。
对应的唱名是:Fa、Sol、La、Si。
这些乐音的音名、唱名、五线谱表示如图所示:
中声部的基本音高
我们认识了中声部的7个基本音高,低声部和高声部均有同样数量、同样名称的基本音高。
这些音的音名、唱名、五线谱表示如图所示:
低、中、高声部的基本音高
以上三个声部,一共21个基本音高,
快速记住他们音高位置的方法之一是:记住关键点,掌握规律
关键点:首先记住所有的C和G,一共没几个
关键点:音高C、G
规律是:“走跳推导”
音高是按照顺序排列并重复的:CDEFGAB CDEFGAB CDEFGAB
走:间相邻的线,或线相邻的间,他们的关系是:走。
走
规律是:
向上走,是音高序列后方的一个音高;
反之,向下走,是音高序列前方的一个音高。
例如:
高音谱号第一间上方相邻的线是第二线(高音谱号第一间是F,第二线是G)
低音谱号上加一线下方相邻的间是上加一间(低音谱号上加一线是C,上加一间是B)
走的例子
跳:相邻的间,或者相邻的线之间的关系是:跳。
跳
规律是:向上跳,是音高序列后方隔一个的音高;反之,向下跳,是音高序列前方隔一个的音高。
例如:
高音谱号第一间上方相邻的间是第二间(高音谱号第一间是F,第二间是A)
低音谱号上加一线下方相邻的线是第五线(低音谱号上加一线是C,第五线是A)
跳的例子
判断任何一个音符的音高:
首先看它是否在关键点上,因为强行记忆的缘故,立刻就可以知道;
如果不在,先找出距离它最近的关键点,然后用“走跳推导”的方法,
即可快速推导出具体的音高。
常用的基本音高就几十个,勤加练习,养成读谱时视唱的习惯,
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就不用推导了,每个音符一看就知道音名是什么。
以上所述的每一个基本音高,我们除了掌握:音名、唱名及五线谱表示外,
还有他们奏响时的真实声音需要记忆。
练习方法一:
1、准备一张音阶图(使用:低、中、高声部的基本音高这张图即可);
2、准备乐器:最好使用钢琴来辅助训练(也可以是吉他、尤克里里等,需先调好音);
3、用手指来弹奏,用耳朵来聆听(首先是中声部的标准音A;然后是需要记忆的音高)。
4、首先下行:AB、AA、AF、AE、AD、AC
5、然后上行:AC、AD、AE、AF、AG、AA、AB
在弹奏每个音的同时:
1、用耳朵仔细聆听,脑中记忆听感;
2、用眼睛在音阶图上找到具体的位置;
3、用唱名唱出来;
勤加练习,大部分同学均可以做到:听音辨音、识谱辨音。
手、耳、眼、嘴、脑同步训练;
弹奏、聆听、识谱、演唱、记忆同步进行。
练习方法二:
可利用本站制作的:认识音高软件,辅助练习。